郵輪業醞釀政策變革
2010-09-06 08:01:54 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8月30日,歌詩達郵輪“經典號”、“浪漫號”在上海聯袂啟航,3000多名游客同時登輪,創下了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郵輪出入境游客量單日紀錄。
郵輪產業在中國的井噴式增長不斷刷新各種紀錄。總部位于意大利的歌詩達郵輪,是全球最大的郵輪企業嘉年華集團的子公司。2006年,歌詩達郵輪從中國出發的游客數為1.3萬人,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了7萬,4年間的增長率達到438%。
郵輪業在中國財源廣進的同時,也不斷突破各種政策限制。原本駛往臺灣地區的郵輪必須繞道香港,但歌詩達郵輪在今年將實現兩次直航臺灣。
據歌詩達郵輪中國區總經理劉晨軍介紹,該公司今年有兩個航次直航臺灣:其一是9月26日從上海出發經舟山到臺灣;其二是10月10日從上海始發經廈門到臺灣。這兩個航次已通過交通運輸部審批。
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(船型 船廠 買賣)分會秘書長鄭煒航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,郵輪直航臺灣目前還是特案特批,“交通運輸部正在協商促進兩岸郵輪經濟發展的新管理政策”。
郵輪產業另一個政策訴求,涉及到郵輪港口的各種費收。在外資郵輪公司看來,中國的港口綜合收費太高,遠遠超過新加坡、日本等亞洲國家;而在中國的郵輪港口運營商看來,港口本身的收費很低,仍然在虧本經營。
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總經理王遲就此分析說,目前郵輪港口的綜合費收涉及到兩部分:一部分是國家收取的規費,占到三分之二;其余則是郵輪碼頭收取的費用,只占三分之一。
就上海港而言,郵輪的行李搬運費每件只收1美元,而游客的人頭費(海關邊檢等)是2.5美元,“這個政策從1991年就開始執行,十幾年過去了,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大幅下降,但這些收費卻沒有提高。”王遲說。
而占綜合費收大頭的國家規費,則一直高高在上,如船舶噸稅由海關代收并最終上繳國家財政部。鄭煒航表示,國外有的客輪是不收噸稅的,或者僅按貨輪收取比較低的費用。
鄭煒航代表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,建議交通運輸部盡快出臺《郵輪港口(碼頭)價格費收標準》,避免各地郵輪港口長期虧損。“如果能取消噸稅就更好。”
交通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日前公開表示,“交通運輸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郵輪碼頭的收費管理機制,使碼頭企業和郵輪公司建立雙贏關系。”
目前,中國的郵輪市場完全由外資企業壟斷,幾乎沒有本土的郵輪公司。鄭煒航正在推動大陸、香港、臺灣兩岸三地合資組建郵輪公司或郵輪船隊,以常態化經營兩岸郵輪航線。